访问: |
功能区:
“CAM”选项卡
![]() ![]() ![]() |
“槽”策略通过在边缘选择槽来铣削槽。或者,在“关闭”补偿的情况下使用“2D 轮廓”来加工槽。但是,沿槽中心位置的形状通常不好加工,这使得使用“槽”策略更为方便。
为“槽”操作选择形状
针对选定形状生成的刀具路径
与刀具配合使用的冷却液的类型。
主轴的旋转速度。
以曲面上刀具的速度表示的主轴速度。
在执行斜插移动时主轴的旋转速度。
在切削移动中使用的进给量。
以每齿进给量表示的切削进给速率。
导入到切削移动中时使用的进给量。
从切削移动中导出时使用的进给量。
向毛坯执行螺旋斜插时使用的进给量。
向毛坯下刀时使用的进给量。
以每转进给量表示的下刀进给率。
指定如何使用空间坐标轴朝向和原点选项组合确定刀具朝向。
“朝向”下拉菜单提供了以下选项来设置 X、Y 和 Z 空间坐标轴的轴朝向:
“原点”下拉菜单提供了以下选项来定位空间坐标轴原点:
“安全高度”是刀具沿其路径快速移动到刀具路径起点的第一高度。
安全高度
“安全高度偏移”将会应用,并且与在上述下拉列表中选择的“安全高度”模式有关。
“退刀高度”模式用于设置在进入下一个切削加工路径之前刀具向上移动的高度。“退刀高度”模式应设置为高于“进给高度”和“顶部高度”。“退刀高度”模式与后续偏移一起使用来确立高度。
退刀高度
“退刀高度偏移”将会应用,并且与在上述下拉列表中选择的“退刀高度”模式有关。
“进给高度”模式用于设置刀具在更改进给/下刀速率以进入零件之前快速移动的高度。应在“顶部”之上设置“进给高度”模式。钻孔操作将使用该高度作为初始进给高度和退刀啄钻高度。“进给高度”模式与后续偏移一起使用来确立高度。
进给高度
“进给高度偏移”将会应用,并且与在上述下拉列表中选择的“进给高度”模式有关。
“顶部高度”模式用于设置描述切削顶部的高度。应在“底部”之上设置“顶部高度”模式。“顶部高度”模式与后续偏移一起使用来确立高度。
顶部高度
“顶部偏移”将会应用,并且与在上述下拉列表中选择的“顶部高度”模式有关。
“底部高度”模式可确定刀具下降到毛坯的最终加工高度/深度和最低深度。需要在“顶部”之下设置“底部高度”模式。“底部高度”模式与后续偏移一起使用来确立高度。
底部高度
“底部偏移”将会应用,并且与在上述下拉列表中选择的“底部高度”模式有关。
在线性化诸如样条曲线和椭圆等形状时使用的公差。公差被视为最大弦距离。
宽松公差 0.100
紧密公差 0.001
使用直线 G1 和圆弧 G2 G3 命令来控制 CNC 机床的轮廓运动。为了满足这一要求,CAM 将生成近似的样条曲线和曲面刀具路径,通过对刀具路径进行线性化处理,创建多条较短的直线段来近似模拟所需的形状。刀具路径与所需形状匹配的精确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直线数量。使用的直线越多,生成的刀具路径就越接近于样条曲线或曲面的标称形状。
数据匮乏
人们往往始终使用非常紧密的公差,但是,这样做需要付出代价,包括会延长刀具路径计算时间、生成较大的 G 代码文件以及直线位移非常短。前两个不算是问题,因为 Inventor HSM 计算速度非常之快,并且大部分现代化控制器都至少具有 1 MB 的 RAM。但是,如果直线位移较短并且进给速率较高的话,就可能导致出现称为数据匮乏的现象。
当无法保持同步的数据让控制器不堪重负时,就会出现数据匮乏。CNC 控制器每秒只能处理有限行数的代码(块)。在较陈旧的机床上每秒可处理 40 个块,而在像 Haas Automation 控制器这样新式的机床上每秒可处理 1,000 甚至更多个块。直线位移较短并且进给速率较高,会迫使处理速率超过控制器可处理的极限。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机床必须在每次位移之后暂停,等待控制器发出下一个伺服命令。
启用该选项可沿最终精加工路径执行两次加工以移除由于刀具变形而剩余的毛坯。
指定加工路径的切线延伸。
指定按照特征的选择顺序加工特征。如果该选项处于取消选中状态,Inventor HSM 会优化切削顺序。
指定退刀之前从毛坯回退的距离。
指定应采用多重深度。
使用多重深度切削
未使用多重深度切削
指定粗加工的 Z 层之间的最大下刀步距。
最大下刀步距 - 显示了未采用精加工下刀步距的情况
正值
正加工余量 - 经过一次操作后剩余的要通过后续粗加工或精加工操作移除的毛坯量。对于粗加工操作,默认情况下将剩余少量的材料。
无
无加工余量 - 移除选定形状以外的所有多余材料。
负值
负加工余量 - 越过零件曲面或边界移除材料。该方法通常在电极加工中使用,以为火花隙留出空间或者满足零件的公差要求。
“轴向加工余量”参数用于控制要在轴向(沿 Z 轴)方向(即刀具的末端)上剩余的材料量。
轴向加工余量
径向和轴向加工余量
指定正轴向加工余量会使材料留在零件的浅平面区域上。
对于不完全水平的曲面,Inventor HSM 会在轴向和径向(壁)加工余量值之间插值,因此在这些曲面的轴向方向上剩余的毛坯量可能不同于指定的值,具体取决于曲面坡度和径向加工余量值。
更改径向加工余量会自动将轴向加工余量设置为相同量,除非您手动输入轴向加工余量。
对于精加工操作,默认值为 0 毫米/0 英寸,即,没有材料剩余。
对于粗加工操作,默认值为剩余少量的材料,然后可以通过一次或多次精加工操作移除这些材料。
负加工余量
当使用负加工余量时,加工操作会从毛坯中移除比模型形状多的材料。该方法可用于加工具有火花隙的电极,其中火花隙的大小等于负加工余量。
径向和轴向加工余量均可以为负数。但是,当使用负径向加工余量大于转角半径的球头刀具或半径刀具时,负轴向加工余量必须小于或等于转角半径。
通过移除多余的点并在指定的过滤公差内拟合圆弧(如有可能),使刀具路径变平滑。
平滑关闭
平滑开启
可以使用平滑来减小代码大小,而且不影响精确性。平滑功能的工作原理是将共线的线替换为一条线和相切圆弧以替换曲面区域中的多条线。
平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G 代码文件的大小可能会减小多达 50% 或更多。机床将可以更快速、更顺畅地运行,并且会改善曲面精加工。代码减少量取决于刀具路径适合于平滑的程度。主要位于主平面(XY、XZ、YZ)中的刀具路径(如平行路径)会过滤得很好。而未存在于主平面中的刀具路径(如 3D 环绕等距),减少的代码量则相对少些。
指定平滑过滤公差。
当公差(生成原始线性化路径时使用的精度)等于或大于平滑(直线圆弧拟合)公差时,平滑效果最佳。
指定应在转角处减少进给量。
指定在减小进给速率之前所允许的最大角度变化。
指定在减少进给量之前所允许的最小半径。
指定在转角之前要减少进给量的距离。
指定要在转角处使用的减小的进给速率。
仅减小内部转角的进给速率。
指定何时快速移动应输出为真快速移动 (G0),何时应输出为高进给速率移动 (G1)。
设置该参数的目的通常是为了避免在执行“狗腿式”快速移动的机床上进行快速移动时发生碰撞。
用于将快速移动输出为 G1 而非 G0 的进给速率。
启用该选项后,将以快速移动 (G0) 的方式退刀。禁用该选项会强制以导出进给速率退刀。
在退刀移动过程中刀具与零件曲面之间的最小距离。该距离是在应用加工余量之后测量的,因此,如果使用了负加工余量,应特别注意,要确保安全距离足够大以防止发生任何碰撞。
指定保持向下移动所允许的最大距离。
1 英寸最大保持向下距离
2 英寸最大保持向下距离
指定对于每个深度切削,刀具向下移动的方式。
预钻孔
若要使用“预钻孔”选项,必须定义预钻孔位置。
下刀
双向
请注意“双向”斜插类型中的平滑过渡。
截面轮廓
平滑型面
螺旋角
指定最大斜插角度。
指定在斜插型面上每转的最大下刀步距。该参数允许在斜插过程中执行全宽度切削时限制刀具负载。
当前毛坯层上方的斜插高度。
用于选择预钻孔位置的选择按钮。
用于选择进刀位置的选择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