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使用以自然的非碰撞簇排列的附加点包围每个点。

世界节点

簇模式(Cluster Mode)
确定如何围绕每个基础点排列附加点。选项包括:
  • 球体(Sphere):将点排列为实心球体。
  • 圆盘(Disc):将点排列为 2D 实心圆。
  • 圆形(Circle):将点排列为 2D 空心圆。
  • Fibonacci 螺旋(Fibonacci Spiral):将点排列为 2D 螺旋。
  • Fibonacci 球体(Fibonacci Sphere):将点排列为空心球体。
  • 基于贴图(Map Based):基于输入贴图排列点。点分布朝向贴图的浅色区域偏移。
  • 陆地生态系统(Terrestrial Ecosystem):通过将点视为随时间而老化和传播种子的植物进行模拟来排列点。
上一个点模式(Previous Points Mode)
确定附加点如何与每个基础点进行交互。选项包括:
  • 保持(Keep):显示基础点,但在计算交点时忽略它们(使簇与基础对象相交)。
  • 保持并回避(Keep and Avoid):隐藏基础点,但仍将其包含在交点计算中(使簇避免与基础对象相交)。
  • 禁用并回避(Kill and Avoid):在将基础点包含在交点计算中后将其移除(使簇回避基础对象原来的位置)。
  • 禁用(Kill):移除基础点,防止其干扰交点计算。(使簇与基础对象原来的位置重叠)。

每个簇的点数(Points Per Cluster)

设置要围绕每个基础点排列的附加点数。

每个簇的随机点数(Random Points Per Cluster)

为每个簇添加随机数量的附加点,最多不超过指定数量。

半径(Radius)

调整对象的大小。

半径变化(Radius Variance)

为每个对象添加额外的随机变化。

最小间隔(Minimum Separation)

在簇中隔开点。

碰撞迭代(Collision Iterations)

确定对象碰撞的质量。值越大,碰撞越精确。

簇半径(Cluster Radius)

确定“簇模式”(Cluster Mode)设置为“圆形”(Circle)“Fibonacci 螺旋”(Fibonacci Spiral)“Fibonacci 球体”(Fibonacci Sphere)时基础点周围点的半径。

ID 模式(ID mode)
确定如何将 ID 指定给簇。选项包括:
  • 固定(Fixed):为每个簇点指定由“固定 ID”(Fixed Id)指定的相同 ID。
  • 阶跃(Stepped):为每个簇指定逐渐递增的 ID。
  • 随机(Random):为每个点指定随机 ID。
  • 簇随机(Cluster Random):为每个簇指定随机 ID(同一簇中的所有点均指定相同的 ID)。
最大 ID(Maximum Id)

确定模拟中允许的对象 ID 范围(0 到“最大 ID”(Maximum Id)

固定 ID(Fixed Id)

确定“ID 模式”(ID mode)设置为“固定”(Fixed)时使用的 ID 编号。

贴图设置(Map Settings)

指定“基于贴图”(Map Based) “簇模式”(Cluster Mode)的参数。

放置贴图(Placement Map)

指定用于“基于贴图”(Map Based)簇的贴图。浅色区域中更有可能繁殖点。

贴图投影轴(Map Projection Axis)

确定投影“放置贴图”(Placement Map)时所沿的轴。

输入网格(Input Mesh)

指定“输入网格”(Input Mesh)会使簇点粘附到该网格。可以使用鼠标中键将网格拖入此字段,或者单击鼠标右键连接选定网格。如果网格已连接,还可以单击鼠标右键将其移除或显示在“大纲视图”(Outliner)中。

陆地生态系统(Terrestrial Ecosystem)

指定基于“陆地生态系统”(Terrestrial Ecosystem)“簇模式”(Cluster Mode)的参数。模拟时,起点视为种子。种子逐渐长大成植物,然后播下新种子,依此类推。

生态系统年龄(Ecosystem Age)

确定要模拟老化/落种过程的年数。

最大元素数(Maximum Elements)

确定生态系统中一次允许的最大种子数。

种子倍增(Seed Multiplier)

每个对象可以播下的种子数的倍增。

基因型编辑器(Genotype Editor)

打开基因型编辑器(Genotype Editor),用于在“属性编辑器”(Attribute Editor)中修改每个种子类型的属性。

地面网格(Ground Mesh)

指定发生模拟的地面网格的参数。

输入网格(Input Mesh)

指定“输入网格”(Input Mesh)会使簇点粘附到该网格。可以使用鼠标中键将网格拖入此字段,或者单击鼠标右键连接选定网格。如果网格已连接,还可以单击鼠标右键将其移除或显示在“大纲视图”(Outliner)中。

计算着色(Calculate Shade)

确定是否应在模拟中考虑灯光/着色效果。

着色变化(Shade Variance)

增加该值可使着色计算更自然。

极偏移(Pole Bias)

确定行星极对模拟的影响。值 0 适用于赤道,而值 1 适用于极。

极方向(Pole Direction)

确定朝向行星极的方向。

Maps

使用基因型贴图(Use Genotype Map)

允许您使用 2D 贴图将起始种子位置指定为横向。特定 ID 颜色的基因型(在“基因型编辑器”(Genotype Creator)中指定)将在贴图上相同颜色的区域中开始。

基因型贴图(Genotype Map)

指定用于指定 ID 的贴图。

R: 温度(R: Temperature)G: 土壤质量(G: Soil Quality)B: 湿度(B: Moisture)

确定是否将各自的因子包含在模拟中(在 ID 贴图中由红、绿和蓝三色表示)。

条件贴图(Conditions Map)

指定用于指定“温度”(Temperature)“土壤”(Soil)“湿度”(Moisture)的贴图。

将年龄输出为时间(Output Age as Time)

将植物年龄输出到时间通道,从而允许您根据植物年龄指定动画帧。对延时动画很有用。

时间范围(Time Range)

确定启用了“将年龄输出为时间”(Output Age as Time)时使用的时间范围。

圆化时间(Round Time)

将“将年龄输出为时间”(Output Age as Time)的输出值舍入为最接近的整数。

稀疏度(Sparsity)

确定每个点周围的空间量。

随机旋转(Random Rotations)

随机旋转每个点,最多不超过在每个轴中指定的值。

回避(Avoidance)

允许指定簇点要回避的对象。兼容对象包括多边形网格、NURBS 和 Bezier 曲线以及其他 MASH 网络。
注: 如果在回避时发现点朝不需要的方向移动,请使用“输入网格”(Input Mesh)将其移动限制到曲面。
回避半径(Avoidance Radius)
指定点要在回避对象周围回避的区域。
注: 如果仍在“回避半径”(Avoidance Radius)内繁殖点,则需加宽“回避渐变”(Avoidance Ramp)的左侧。
回避渐变(Avoidance Ramp)

确定“回避半径”(Avoidance Radius)的衰减强度和形状。曲线图表示点从“回避半径”(Avoidance Radius)的边缘(左侧)繁殖到回避对象本身(右侧)的可能性。

要回避的对象(Objects to avoid)

列出簇点当前要回避的对象。您可以使用鼠标中键将对象拖动到此字段中来进行添加,或者单击鼠标右键来连接选定对象。还可以在现有对象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大纲视图”(Outliner)中移除或显示对象。

强度

强度(Strength)
同时减弱对所有点的节点效果。
随机强度(Random Strength)
按随机顺序平滑地减弱所有点的节点效果。
阶跃强度(Step Strength)
每次禁用一个点的节点效果。
强度贴图(Strength Map)
确定输入文件(2D 纹理、动画纹理等)来控制该节点的效果的形状。
贴图投影轴(Map Projection Axis)
确定投影“强度贴图”(Strength Map)时所沿的轴。
贴图辅助对象(Map Helper)
显示用于在场景中交互放置“强度贴图”(Strength Map)的对象。可以在该字段上单击鼠标右键来创建新的辅助对象(平面)(如果不存在)。还可以使用鼠标中键将网格拖入此字段,或者单击鼠标右键连接选定网格。如果网格已连接,还可以单击鼠标右键来断开其连接或者将其显示在大纲视图中。
注: 为获得最佳结果,请将相同的纹理指定给“强度贴图”(Strength Map)“贴图辅助对象”(Map Helper)(在创建新的辅助对象时将自动执行此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