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以下變數集可以計算變化距離。
| {e} | 曲線的平衡鐵路超高。此值由「計算鐵路超高精靈 - 配合法」頁面中指定的平衡鐵路超高公式確定。 |
| {a} | 套用至曲線的鐵路超高。 |
| {u} | 曲線的鐵路超高度不足量。 |
| {t} | 該變化長度值從變化長度表格中讀取 (根據設計速度和曲線半徑)。 |
| {l} | 螺旋線的長度 (如果變化中涉及螺旋線)。這是曲線群組中螺旋線元素的實際長度。 |
| {s} | 在「定線性質」對話方塊的「軌道參數」頁籤上定義的軌道寬度值。 |
| {g} | 重力加速度。 |
| {r} | 曲線的半徑。此為曲線元素的實際半徑。 |
| {v} | 定線起點樁號處的設計速度。 |
| {p} | BC 點之前達到的變化長度的分數部分。此值在「計算鐵路超高精靈 - 配合法」頁面中指定為「切線上之切線 - 曲線百分比」或「螺旋線上之螺旋線 - 曲線百分比」。 |
| {d} | 對切線 - 曲線套用的最大切線鐵路超高。此值是在「計算鐵路超高精靈 - 配合法」頁面中指定。 |
| {m} | 允許的最大鐵路超高度不足量。此值由「計算鐵路超高精靈 - 配合法」頁面中指定的「允許的最大鐵路超高度不足量」公式確定。 |
上表中的變數係用於計算下列項目:
| XML 代碼 | 描述 |
|---|---|
| LR | 水平軌道 |
| FC | 完整鐵路超高 |
| BC | 曲線起點 |
| EC | 曲線終點 |
下表介紹了公式:
| XML 代碼 | 描述 |
|---|---|
| LRtoFC | 從水平軌道樁號到完整鐵路超高樁號的距離是值 {t},該值從選取的變化長度表格中讀取。該公式假定變化長度表格定義變化長度。 |
| LRtoBC | 水平軌道樁號至曲線起點樁號的距離,係變化長度 {t} 以變數 {p} 為基礎的百分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