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部件可以从定义中间带边缘的路线向外插入一条或多条行车道。
定义中间带边缘的路线有时不显示(第一种情况),也可以位于道路中心线之外(第二种情况)或位于中心线之内(第三种情况)。
要使用此部件,应使用单独的路线定义中间带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可能需要为每个中间带定义单独的道路模型区域。此部件与“从斜中间带的车道 1”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为行车道上的坡度转折提供了不同的坡度。
如果没有中间带,附着点将位于行车道内侧边缘所在的位置。这通常位于装配基准线上。
注意: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有标注均以米或英尺为单位。除非指明是带有“%”符号的百分比坡度,否则所有坡度均为“水平宽度比垂直高度”格式(例如,4:1)。
参数 |
描述 |
类型 |
默认值 |
---|---|---|---|
侧 |
指明车道的向外方向 |
左/右 |
右 |
内侧车道宽度 |
无中间带时的内侧车道的宽度;也就是说,从附着点到坡度转折点之间的宽度。 |
数字 |
3.6 米 12.0 英尺 |
内侧车道 - 使用超高坡度 |
指定对内侧车道使用超高坡度。 选项有:“否”、“外侧车道坡度”和“内侧车道坡度”。 |
字符串 |
内侧车道坡度 |
默认内侧坡度 |
指定内侧车道的默认坡度。如果未使用超高坡度或未为基准路线指定超高坡度,则将使用此值。 |
正数 |
2.0% |
外侧车道 - 使用超高坡度 |
指定对外侧车道使用超高坡度。 选项有:“否”、“外侧车道坡度”和“内侧车道坡度”。 |
字符串 |
外侧车道坡度 |
默认外侧坡度 |
指定在未指定超高坡度的情况下外侧车道的默认坡度。 |
正数 |
- 2.0% |
外侧车道宽度 |
从坡度转折点到行车道外侧边缘的宽度。 |
数字 |
3.6 米 12.0 英尺 |
内部调整 |
在“中间带边缘”路线与实际的行车道边缘(例如路缘后部)之间具有固定偏移时使用。将调整计算出来的“内侧车道宽度”以反映偏移(参见图)。 |
正数 |
0.0 |
外部调整 |
在“外侧车道宽度”路线与实际的行车道边缘(例如路缘后部)之间具有固定偏移时使用。将调整计算出来的“外侧车道宽度”以反映偏移(参见图)。 |
正数 |
0.0 |
铺装 1 深度 |
完工坡面和铺装 1 之间的深度(0 表示忽略) |
数字(非负数) |
0.025 米 0.083 英尺 |
铺装 2 深度 |
铺装 1 和铺装 2 之间的深度(0 表示忽略) |
数字(非负数) |
0.025 米 0.083 英尺 |
基层深度 |
铺装 1 和基层之间的深度(0 表示忽略) |
数字(非负数) |
0.100 米 0.333 英尺 |
底基层深度 |
附着点处底基层的深度(0 表示忽略) |
数字(非负数) |
0.300 米 1.0 英尺 |
注意:如果“内部百分比坡度”值始终与“外部百分比坡度”相同或者“内侧车道宽度”为 0,那么可以改为使用更简单的“从斜中间带的车道 1”部件。
本部分列出了此部件中可以被映射到一个或多个目标对象的参数。
参数 |
描述 |
状态 |
---|---|---|
中间带边缘 |
可用于移动车道的起始偏移,以便沿中间带边缘路线进行铺装。以下对象类型可用作用于指定此项的目标:路线、多段线、要素线或测量地物。 |
可选 |
内侧车道宽度 |
可用于替代固定的“内侧车道宽度”值,并将坡度转折连接到偏移路线。以下对象类型可用作用于指定宽度的目标:路线、多段线、要素线或测量地物。 |
可选 |
外侧车道宽度 |
可用于替代固定的“外侧车道宽度”值,并将车道边缘连接到偏移路线。以下对象类型可用作用于指定宽度的目标:路线、多段线、要素线或测量地物。 |
可选 |
外部高程 |
可用于替代正常的车道坡度,并将行车道的外侧边缘连接到纵断面的高程。以下对象类型可用作用于指定高程的目标:纵断面、三维多段线、要素线或测量地物。 |
可选 |
参数 |
描述 |
类型 |
---|---|---|
超高旋转轴 |
指示子部件是否支持旋转轴计算。要查看参数的描述,在“特性”窗口中,将光标悬停在参数上。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纵断面坡面线在超高过程中的调整。 |
静态(描述) |
内侧车道宽度 |
内侧车道的宽度 |
数字 |
内侧车道百分比坡度 |
内侧车道的百分比坡度 |
数字 |
外侧车道宽度 |
外侧车道的宽度 |
数字 |
外侧车道百分比坡度 |
外侧车道的百分比坡度 |
数字 |
坡度转折:可以使用固定的数字宽度定义从附着点向外到位于内外侧车道之间的坡度转折的宽度,也可以使用路线替代宽度。通过在整个车道宽度范围内对内侧车道应用指定的坡度来决定坡度转折处的高程。
行车道外侧边缘:可以使用固定的数字宽度定义行车道外侧边缘的宽度,也可以使用路线替代宽度。除非指定了“外部高程”纵断面,否则将通过为车道的宽度应用指定的坡度来确定高程。在这种情况下,外侧边缘的高程将被连接到纵断面,坡度也会相应地调整。
行车道内侧边缘:根据上图中显示的三种情况计算行车道内侧边缘的位置。如果指定了“中间带边缘”路线,并且该路线位于车道的附着点外,将从附着点处以车道坡度向外平移内侧边缘(第二种情况)。如果“中间带边缘”路线位于车道的附着点内,将从附着点处以内侧车道坡度向内平移内侧边缘(第三种情况)。如果未指定“中间带边缘”路线,或者未在里程处找到指定的路线,内侧边缘将保留在附着点处(第一种情况)。
内部调整和外部调整:当用于内侧边缘或外侧边缘的路线与实际的行车道边缘之间具有固定偏移时,将提供“内部调整”和“外部调整”参数。例如,用于中间带边缘的路线可能位于路缘后部,而不是铺装层边界上。在这种情况下,应将“内部调整”参数设置为路缘的宽度。
在布局模式中,此部件显示构成指定宽度和坡度的车道的连接。如果指定了超高坡度(LI 或 LO),将以 -2% 的坡度显示连接。
下表列出了此部件的已指定了代码值的点、连接和造型代码。此部件的未指定代码值的点、连接或造型代码不包含在此表中。
点、连接或造型 |
代码 |
描述 |
---|---|---|
P1、P3 |
ETW |
完工坡面上的车道边缘 |
P4, P6 |
ETW_Pave1 |
铺装 1 层上的车道边缘 |
P7, P9 |
ETW_Pave2 |
铺装 2 层上的车道边缘 |
P10, P12 |
ETW_Base |
基层上的车道边缘 |
P13, P15 |
ETW _Sub |
底基层上的车道边缘 |
P2 |
路拱 |
完工坡面上的路拱(坡度转折) |
P5 |
Crown_Pave1 |
铺装 1 上的路拱 (坡度转折) |
P8 |
Crown_Pave2 |
铺装 2 上的路拱 (坡度转折) |
P11 |
Crown_Base |
基层上的路拱 (坡度转折) |
P14 |
Crown_Subbase |
底基上的路拱 (坡度转折) |
L1, L2 |
Top, Pave |
完工坡面曲面 |
L3, L4 |
Pave1 |
铺装 1 曲面 |
L5, L6 |
Pave2 |
铺装 2 曲面 |
L7, L8 |
Base |
基层曲面 |
L9, L10 |
SubBase, Datum |
底基层曲面 |
S1 |
Pave1 |
完工坡面与铺装 1 曲面之间的区域 |
S2 |
Pave2 |
铺装 1 曲面与铺装 2 曲面之间的区域 |
S3 |
Base |
铺装 2 曲面与基准曲面之间的区域 |
S4 |
SubBase |
基层和底基之间的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