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型网格设置”屏幕中按下“选项”按钮并选择“表面”图标之后,将显示一个屏幕,其中包含两个选项卡:“常规”和“选项”。无论在“模型网格设置”屏幕的“网格类型”部分中选择哪个单选按钮,均会出现“表面”图标。
使用“常规”选项卡的“网格尺寸”部分中的“尺寸”字段,可指定要生成的单元的尺寸。
有关指定足够网格尺寸的建议,请转到网格尺寸提示。
如果无法使用指定的网格尺寸创建有效的表面网格,则网格划分算法将减小网格尺寸并再次尝试对模型划分网格。系统将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创建有效的表面网格为止,或者直到执行的重试次数达到在“常规”选项卡的“重试”部分的“重试次数”字段中指定的重试次数为止。最后一次重试时,除了无法正确划分网格的表面外,网格生成器将完成整个网格。此字段的默认值为 6。
每次执行重试时,网格尺寸均会按照“重试折减系数”字段中指定的系数减小。除了减小网格尺寸以外,还将尝试以下更改(前提是这些更改会导致网格小于当前设置):
有关其中每个参数的描述,请参见下文的“控制曲边的单元数”。
如果模型(或部件)中将使用中节点,请使用“常规”选项卡上的“生成二阶单元”控制如何创建中节点。如果此选项未激活,则系统将在两个角节点之间的中点处创建中节点(请参见图 (a))。因此,无论 CAD 几何体如何,单元的所有边均为直边。如果此选项已激活,则系统将在 CAD 的表面创建中节点(请参见图 (b))。因此单元的边是一个二次曲线,能够更精确地表示表面。但是,如果网格相对于曲率的半径较粗,则在使用此选项时,可能会生成严重扭曲的单元(请参见图 (c))。在这些情况下,扭曲单元上的中节点会发生更改,以创建笔直的非扭曲单元。因此,您可能会发现,即便使用该选项,有些单元也明显未与 CAD 模型的表面重合。如果这些扭曲单元与该表面重合十分重要,请使用细化选项之一(细化点、边曲线细分等)在高度弯曲的表面上获得较小的网格。
(a) 如果不使用该选项,则中节点不与 CAD 表面重合。它们位于单元各角之间的中点处。
(b) 如果使用该选项,则中节点与 CAD 表面重合。这有助于更精确地表示几何体。
(C) 如果网格尺寸相对于曲率较粗,则可能会出现扭曲单元。网格生成器将拉直此单元,避免变形。
“选项”选项卡的“特征曲线拆分角”字段中的值将控制沿特征线中的曲线生成多少个单元。值越小,沿曲线创建的单元越多。
“选项”选项卡的“边曲线细分”部分的“角度(1-90 度)”字段中的值将控制如何沿曲面创建单元。此值的使用方法取决于您在“模式”下拉框中选择的选项。如果选择“无”选项,则不会对选定部件的曲面进行细化。如果选择“边缘曲线的曲率”选项,则指定的角度将用作在曲面上创建的单元之间的平均角度。如果选择“最小相邻表面曲率”选项,则指定的角度将用作在曲面上创建的两个相邻单元之间的最小角度。此选项通常会沿曲边创建较少的单元。如果选择“最大相邻表面曲率”选项,则指定的角度将用作在曲面上创建的两个相邻单元之间的最大角度。此选项通常会沿曲面创建较多的单元。
如果激活“限制相邻网格尺寸”选项,则会对沿实体模型特征的网格线强制使用其他两个控件,用于控制网格尺寸。(表面内部的网格线不受此选项控制,而是由其他选项控制。)其他控件如下所示:
(a) 穿过部件厚度的特征线(h1,标记有箭头)将在此部分模型中创建最小的网格尺寸。特征的相邻网格线(蓝色线)以几何级数增长,每个单元最大可以比前一个单元大 X 倍。例如,如果用户输入值 1.3,则 h2/h1<=1.3、h3/h2<=1.3,以此类推。
(b) 以孔为中心的网格与真实表面相差的距离为 d。(部件特征上的直线显示为蓝色;理论孔显示为虚线圆。)如果使用指定网格尺寸和其他参数产生的偏差大于该选项允许的偏差,则沿特征的网格尺寸将会减少,从而减少偏差。
“选项”选项卡的“分割四边形为三角形”部分中的“折叠角大于”字段根据四边形的最小折叠角(扭曲角)确定哪些四边形单元分割成三角形单元。如果四边形单元的最小折叠角大于在此字段中指定的值,则会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单元。四边形的折叠角是构成该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的平面法线之差。平面四边形的折叠角为零。“选项”选项卡的“分割四边形为三角形”部分中的“节点角大于”字段根据四边形单元的内节点角确定哪些四边形单元分割成三角形单元。如果节点角大于在此字段中指定的值,则将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单元,具体方法是沿在单元中创建最大节点角的直线顶点添加一条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