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多个载荷工况运行单个分析
如果使用多个载荷工况,只需设置一次模型,即可获得多个载荷组合的结果。这可通过“分析参数”对话框的“乘子”选项卡(部分)设置。
对模型施加节点或边缘力和节点力矩时,您可以指定放置在“载荷工况/载荷曲线”字段中的载荷工况。节点力不受“分析参数”、“乘子”对话框的影响。
您可以在“分析参数”对话框的“乘子”选项卡中为每个载荷工况的“载荷工况乘子”表创建一行,并将对话框中列出的单元类型载荷乘以输入的值。
例如,如果将 100 psi 压力应用于模型表面,并且“分析参数”对话框的“乘子”选项卡中的压力乘子为 1.5,则载荷工况的总压力为 150 psi。您可以只改变由压力乘子控制的载荷大小。不能将载荷的数量、其位置或其方向从一个荷载工况改变为另一个载荷工况。
执行分析后,为每个指定载荷工况输出一组单独的结果。在“结果”环境中,您可以使用“结果选项”“荷载工况选项”
“载荷工况”查看每个载荷工况的结果。
典型的应力分析计算结果显示作用于有限元的节点位移和应力。有时,您可能想知道模型施加于其他对象的力/力矩有多大。例如,固定在一端并由另一端施加垂直力的悬臂梁产生反作用力/力矩。
图 1:悬臂梁的自由体示意图
F = 梁施加于墙面的反作用力。
Fd = 梁施加于墙面的反作用力矩。
内部力计算器报告模型中所有节点的反作用力。这可通过激活“分析参数”对话框的“解”选项卡中的“计算反作用力”复选框启用。通常,仅具有特定边界条件的节点才会给出非零反作用力。内部力计算器生成 filename.ro 文件。.ro 文件是一个未格式化的直接访问文件,其中包含节点反作用力、节点指定力以及不同节点的力差。此文件与 .do 文件类似,可用于“结果”环境(当然,载荷工况数是其三倍之多)。反作用力的文本结果将写入 filename.l 文件。
结构分析求解以下方程组:
K D = F (Kij Dj = Fi j sum)
其中
K 是刚度矩阵
D 是节点位移/转动的矢量
F 是外施载荷和边界条件的矢量
A 是装配件运算符
ke 是单元级的刚度矩阵
fe 是单元级的指定力矢量(包括面力、体积力、热载荷等)
是指定离心力的单元级矢量
de 定义为单元位移矢量(即,从矢量 D 获值,对应于单元节点)
Fn 是节点指定力/力矩的矢量
内部力计算器使用以下定义:
R = -KD = 节点反作用力
F = 指定节点力
F - KD = 节点残余力 (R + F)
-ke de = 单元反作用力
fe + = 单元指定力
结构分析将离心力作为节点力(而非单元级体积力)计算。边界、间隙和刚性单元没有质量,因此不会产生离心载荷。
若要准确计算反作用力,处理器必须一致;即,内部力处理器和线性应力处理器的单元例程应该相同。异步处理器在不受约束的节点处产生非零残余力。请注意,如果矩形单元产生零残余力,而扭曲单元并非如此,这表示可能存在同步问题。
有时,为了便于计算反作用力,可以忽略某些单元(例如,若要查找附着到边界单元的节点上的反作用力,不应将边界单元刚度组合到 K)。此操作可以通过按下“设置”按钮完成。生成的对话框包含一个表,其中第一列指出部件编号,第二列指出可以添加的说明,第三列(如果单击)提供以下选项:
载荷和单元
仅单元
仅输出单元的反作用力。忽略
计算反作用力时,忽略此部件的单元和节点。如果模型中存在边界单元(1D 弹簧、3D 弹簧或规定位移),则必须激活“忽略边界单元组”复选框,才能获取精确的反作用力结果。这将导致处理器不计算边界单元的反作用力,从而抵消附着边界单元的模型节点处的反向反作用力。默认情况下,“忽略边界单元组”选项已激活。
在“分析参数”对话框的“解”选项卡的“求解器类型”下拉菜单中,您可选择静态应力分析的求解器类型。另请参见可用的求解器类型,了解背景信息。可用的选项如下所示:
选择“迭代(AMG-MF)”求解器时,“分析参数”对话框的“解”选项卡中的其他选项可用。特别是,此求解器可以利用 GPU(图形处理单元)计算功能,在这种情况下,GPU 的许多小内核有助于执行计算密集型任务。激活“使用 GPU 版求解器”选项,以充分利用此功能。
如果出于某些原因,您需要在不执行分析的情况下创建刚度矩阵,请激活“刚度计算后停止”复选框。仅当出于其他目的(例如,从其他程序访问)使用刚度矩阵时,这才有用。系统在运行分析时始终计算刚度矩阵,因此正常情况下使用此选项没有益处。
对于稀疏和迭代求解器,“内存分配百分比”字段可控制有多少 RAM 可用于读取单元数据并装配矩阵。建议使用较小的值。(如果值小于或等于 100%,则使用可用的物理内存。如果此输入的值大于 100%,则内存分配将使用可用的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
如上所示,某些求解器可利用计算机上的多个线程/内核。在这些情况下,将启用“线程/内核数”下拉菜单控件。您需要使用所有可用的线程/内核来确保以最快速度求解。但是,如果您需要在分析的同时利用某些计算能力运行其他应用程序,则可能会选择使用较少的线程/内核。
“迭代求解器”部分
如果选中“迭代求解器”,则系统将启用“迭代求解器”部分。此部分的输入如下:
“稀疏求解器”部分
如果选择“稀疏求解器”,则系统将启用“稀疏求解器”部分。此部分的输入如下:
表面接触
如果要执行接触分析,您可在迭代过程中使用三种方法确定互相接触的节点。这可在“分析参数”对话框的“接触”选项卡上的“迭代方法”下拉菜单中指定。“单个点”选项是最保守的方法;该方法可激活/禁用每个点,但是仅当多个点的状态均相同时才同时考虑所有这些点。对于含间隙单元的手动构建模型,建议使用此方法。“混合”选项可同时激活所有处于压缩状态的非活动接触点,但每次只能禁用一个未处于压缩状态的此类点。“多个”选项最强大,因为它可以激活或禁用所有需要更改状态的间隙。最后这一选项可能会导致求解不稳定。但如果稳定,则可生成最有效的解。所有这三种方法均适用于表面和边接触,但建议使用后两种方法。
与接触关联的非线性结构分析将会线性化,分为许多分段线性计算步骤。此过程会继续,直至达到平衡或迭代次数超过在“最大迭代次数”对话框中指定的值为止。
“阈值容差”字段用于防止接触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振动行为。绝对应变低于此值(较小)的接触单元不会更改迭代之间的状态。因此,那些状态通过其他方式从已启用更改为已禁用(或反之)的单元,将在此特定迭代过程中保留其当前状态。此条目的典型值通常小于 0.01。
许多接触问题会导致第一次迭代的求解不稳定。此外,如果存在刚体运动,则所有迭代的求解可能均不稳定。当未附着结构时,这完全是因奇异或病态方程组中的基础数学结果所导致的。为了避免此类求解问题,通常采用标准化方法。“标准化方法”下拉菜单中提供了三个不同的选项。所有这些标准化选项均可预激活第一次迭代的所有接触点。“整体/初始”选项在整个模型中使用较小的相同刚度值,且仅在第一次迭代之前应用。因此,它特别适合不展现刚体运动的模型。第一次迭代之前其他两个选项不会应用,但系统将为所有迭代添加模拟约束,以防止刚体运动。这些选项使用人工刚度强制执行此约束。“局部”选项要求您指定一个用于建立此刚度的数字。输入数字是此刚度相对于结构模型中的最大刚度之比。此数字应当介于 0 到 1 之间。您还可选择避免使用标准化方法。
如果选择“局部”选项,则需指定一个用于建立此刚度的值。此操作在“稳定系数”字段中完成。输入数字是此刚度相对于结构模型中的最大刚度之比。此数字应当介于 0 到 1 之间。
如果在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时解未收敛,则可按系数 10 缩减接触刚度。执行该操作的次数与在“刚度缩减尝试次数”下拉菜单中指定的值相同。
粘合接触
有两种方法可处理粘合连接。具体使用的方法部分取决于两个部件之间的节点是否匹配。
如果激活“启用智能粘合/焊接接触”选项,则将在必要时使用多点约束 (MPC) 方程来粘合部件 A、表面 B、部件 C 上的最近节点以及表面 D。形状函数会将表面 B 上的节点位移插入表面 D 上的节点。因此,各部件之间的网格无需匹配。无论节点是否匹配,MPC 均可用于表面接触对上的所有节点。如果所有节点上的网格确实匹配,则使用节点匹配粘合接触表面;相连部件上的两个顶点将收拢为一个节点;MPC 方程不用于接触表面。“智能粘合”下拉菜单的选项如下:
“智能粘合”选项适用于粘合接触和焊接接触。其他接触类型(除“自由接触”外)均需节点匹配。有关定义接触的阐述和使用智能粘合的附加信息,请参见接触类型页面。
默认情况下,智能粘合将使用压缩方法对分析求解。如果发现分析未收敛或未按预期执行,则可尝试对 MPC 方程使用不同的“求解方法”(请参见多点约束)。单击“设置”“载荷”
“多点约束”,并从“求解方法”选项中选择。如果使用“罚函数方法”,则解的精确度将由“罚函数乘子”字段控制。罚函数求解期间会将罚函数乘子乘以模型中的最大对角线刚度。建议使用 10
4
到 10
6
之间的值。
如果未激活“启用智能粘合/焊接接触”选项,则部件仅在各部件之间的节点匹配时粘合。
执行分析之前,您可选择要创建的其他输出。使用“分析参数”对话框的“输出”选项卡,您可控制输出的数据。所有输出将转换为各种文本文件,但以下选项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