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详细介绍了使用热固性材料执行反应注射成型 (RIM) 分析、树脂传送成型 (RTM) 分析或结构化反应注射成型 (SRIM) 分析所生成的结果。
流动(填充+保压/填充和固化阶段)结果 | 分析技术 |
---|---|
填充时间 |
![]() ![]() ![]() |
锁模力 |
![]() ![]() ![]() |
压力 |
![]() ![]() ![]() |
流动速率,柱体 |
![]() ![]() ![]() |
平均速度 |
![]() ![]() |
心部取向 |
![]() ![]() |
表层取向 |
![]() ![]() |
剪切速率,体积 |
![]() ![]() |
壁上剪切应力 |
![]() ![]() |
工艺结束时的体积固化率 1 |
![]() ![]() |
填充末端总体温度 |
![]() ![]() |
总体温度,节点 1 |
![]() ![]() |
固化层因子 1 |
![]() ![]() |
充填结束时的压力 1 |
![]() ![]() |
气穴 2 |
![]() ![]() ![]() |
注射位置处压力 2 |
![]() ![]() ![]() |
速度/压力切换时的压力 2 |
![]() ![]() ![]() |
流动前沿温度 2 |
![]() ![]() ![]() |
体积收缩率 2 |
![]() ![]() |
体积收缩率(3D) |
![]() ![]() ![]() |
% 射出重量 2 |
![]() ![]() |
体积固化率 2 |
![]() ![]() |
总体温度 2 |
![]() ![]() |
冻结层因子 2 |
![]() ![]() |
填充起点 2 |
![]() ![]() ![]() |
第一主方向上的型腔内残余应力 2 |
![]() ![]() |
第二主方向上的型腔内残余应力 2 |
![]() ![]() |
缩痕指数 2 |
![]() ![]() |
料流量 2 |
![]() ![]() |
顶出时的体积收缩率 2 |
![]() ![]() |
熔接线 2 |
![]() ![]() ![]() |
熔接线和熔合线 2 |
![]() ![]() ![]() |
气穴(包括排气槽) 3 |
![]() ![]() ![]() |
节点处转换 |
![]() ![]() ![]() |
密度 |
![]() ![]() ![]() |
拉伸速率 |
![]() ![]() ![]() |
聚合物填充区域 |
![]() ![]() ![]() |
剪切速率结果 (3D) |
![]() ![]() ![]() |
剪切速率,最大值 |
![]() ![]() ![]() |
温度(3D) |
![]() ![]() ![]() |
未充填的型腔 |
![]() ![]() ![]() |
速度(3D) |
![]() ![]() ![]() |
排气槽区域压力 3 |
![]() ![]() ![]() |
粘度 |
![]() ![]() ![]() |
纤维毡取向 (RTM/SRIM) 4 |
![]() ![]() |
体积更改(流道平衡) |
![]() ![]() |
纤维取向分析结果 | |
翘曲结果 | 分析技术 |
变形,所有因素 2 |
![]() ![]() ![]() |
1 | 对于中性面和双层面分析技术,仅当选择了包含“不可压缩”求解器的分析序列时,才会生成这些结果。 |
2 | 对于中性面和双层面分析技术,仅当选择了包含“可压缩”求解器的分析序列时,才会生成这些结果。 |
3 | 只有在求解器参数中选中“执行排气分析”选项时,才能获得此结果。 |
4 | 纤维毡取向结果特定于 RTM 和 SRIM 工艺。3D 分析技术不支持 RTM 和 SRIM 工艺。 |
5 | 如果选择含纤维或填充物成分的材料,则也会为“填充+保压”分析序列生成纤维取向分析结果。默认情况下,执行“如果有纤维材料进行纤维取向分析”的选项在“工艺设置向导”中是启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