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芯片封装分析结果

本帮助主题概述了微芯片封装分析所生成的结果。

基于文本的结果

下表列出了为微芯片封装分析生成的文本结果。

图形结果

下表列出了进行微芯片封装分析时创建的图形结果,并指明以下分析技术是否支持各个结果:
  • 中性面
  • 双层面
  • 3D

微芯片封装分析会生成下表中列出的填充、固化和应力结果。有关某一结果的详细信息(包括如何解释显示内容),请单击结果名称。

注: 生成的微芯片封装结果将取决于所设置的与网格类型和金线偏移/晶片位移相关的求解器参数。通过在“工艺设置向导”中使用高级求解器设置,可以选择小变形或大变形应力分析,并且可以选择是否应通过 Autodesk Simulation Moldflow Insight 应力或 Abaqus 执行金线偏移/晶片位移仿真。
提示: 要有效地显示 3D 金线偏移分析的结果,必须启用结果查看选项“将一维单元显示为线段”。如果不启用此选项,结果显示可能会十分缓慢,尤其对于包含大量金线的模型。

单击 应用程序菜单,然后单击“选项” > “结果”选项卡,在“优化内存以加快结果显示”区域中单击“将一维单元显示为线段”复选框以激活此选项。

流动(填充+保压/填充和固化阶段)结果 分析技术
填充时间 中性面 双层面 3D
锁模力 中性面 双层面 3D
压力 中性面 双层面 3D
流动速率,柱体 中性面 双层面 3D
平均速度 中性面 双层面
心部取向 中性面 双层面
表层取向 中性面 双层面
剪切速率,体积 中性面 双层面
壁上剪切应力 中性面 双层面
工艺结束时的体积固化率 1 中性面 双层面
填充末端总体温度 中性面 双层面
总体温度,节点 1 中性面 双层面
固化层因子 1 中性面 双层面
充填结束时的压力 1 中性面 双层面
气穴 2 中性面 双层面 3D
注射位置处压力 2 中性面 双层面 3D
速度/压力切换时的压力 2 中性面 双层面 3D
流动前沿温度 2 中性面 双层面 3D
体积收缩率 2 中性面 双层面
体积收缩率(3D) 3D
% 射出重量 2 中性面 双层面
体积固化率 2 中性面 双层面
总体温度 2 中性面 双层面
冻结层因子 2 中性面 双层面
充填起点 2 中性面 双层面 3D
第一主方向上的型腔内残余应力 2 中性面 双层面
第二主方向上的型腔内残余应力 2 中性面 双层面
缩痕指数 2 中性面 双层面
料流量 2 中性面 双层面
顶出时的体积收缩率 2 中性面 双层面
熔接线 2 中性面 双层面 3D
熔接线和熔合线 2 中性面 双层面 3D
气穴(包括排气槽) 3 3D
节点处转换 3D
密度 3D
拉伸速率 3D
聚合物填充区域 3D
剪切速率结果 (3D) 3D
“剪切速率,最大值”结果 3D
温度结果 (3D) 3D
未充填的型腔 4 3D
速度(3D) 3D
排气槽区域压力 3 3D
粘度 3D
压力差异,最大(晶片位移) 5 3D
体积更改(流道平衡) 中性面 双层面
纤维取向分析结果 1 3D
应力/金线偏移与晶片位移结果 分析技术
变形 中性面 双层面 3D
第一主应力(金线偏移/晶片位移) 中性面 双层面
第二主应力(金线偏移/晶片位移) 中性面 双层面
最大剪切应力(金线偏移/晶片位移) 中性面 双层面
金线偏移指数 6 中性面 双层面 3D
平面内变形(金线偏移) 6 中性面 双层面 3D
XY 变形(金线偏移) 5 中性面
“金线编号”结果 7 3D
“最大金线变形程度 - 金线编号:XY 图”结果 7 3D
“最大金线偏移指数 - 金线编号:XY 图”结果 7 3D
“关键间隙内的金线对”结果 7 3D
“距最近金线的距离”结果 7 3D
第一主方向上的应力(应力) 3D
第二主方向上的应力(应力) 3D
最大剪切应力(应力) 3D
应力,Mises-Hencky(应力) 3D
翘曲结果 分析技术
变形,所有因素 2 中性面 双层面 3D
注: 微芯片封装的填充、固化和翘曲结果与反应成型的相应结果相同。
1 对于中性面和双层面分析技术,仅当选择了包含不可压缩求解器的分析序列时,才会生成这些结果。
2 对于中性面和双层面分析技术,仅当选择了包含可压缩求解器的分析序列时,才会生成这些结果。
3 只有在求解器参数中选中“执行排气分析”选项时,才能获得此结果。
4 仅当在分析过程中出现短射时,才会提供此结果。
5 仅当在分析中使用 Abaqus 时,才会显示此结果
6 若要计算此结果,必须在 Autodesk Simulation Moldflow Insight 中执行金线偏移计算。
7 若要计算此结果,分析序列必须包括“金线偏移”,并且必须在 Autodesk Simulation Moldflow Insight 中执行金线偏移计算。
1 如果选择含纤维或填充物成分的材料,则也会为“填充+保压”分析序列生成纤维取向分析结果。默认情况下,执行“如果有纤维材料进行纤维取向分析”的选项在“工艺设置向导”中处于启用状态。